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http://www.znlvye.com/我们可能总会因为自我否定而无法勇敢尝试;或者会处于“他人总找自己麻烦”的困境中,不知道你是否留意过,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面临的困境,90%都是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自己对环境的评价”中。
而患上抑郁症、强迫症的朋友们,在面对这两个问题时会更加明显,他们更容易被“自己”以及“环境”所困扰。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人生坐标”,在这个坐标中分为四个象限,每个象限根据自我评价以及对他人的评价而评定,处于不同象限的人,他们获得的人生也不尽相同。
《战胜抑郁》一书告诉我们:从心理学投射的原理来说,我们的烦恼及痛苦究其根本是围绕在“关系”上,无论你的烦恼是来自于亲密关系、朋友关系、亲子关系、同事关系,还是上下级关系等等,从根本上来说,这些都只是映射出我们与自己的“关系”。我们所看到的都只是自己内在的影像。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些“关系”在“人生坐标”中四个象限中是如何体现的。
一、“我好;你不好”
处于“我好,你不好”的象限中,我们会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忽视他们的优点,我们会在心里为对方做一个“预设”,即“你不行”或者“你不好”,于是我们会用对待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一旦别人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我们可能就会在心里吐槽:你看吧,我就说你不行吧。而这种看似对自己很自信的做法,其实带有“挑剔型父母”的特质,即在与他人相处中,自动将自己的状态调整为“指责型”。
与我们接触的其他人会因为总是处于被批判而产生沮丧、自我怀疑的情绪,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时,这种“自己永远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的状态会让他们在心中转化为“自己永远做得不对”的信念,于是他们也会给自己一个预设,即“自己终将一事无成”。
二、“我不好,你好”
处于“我不好,你好”的状态时,我们会习惯性否定自己,遇到需要选择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担心出错而迟迟不敢做出决定,而即便是决定后也会对自己的选择惴惴不安。当成功降临到自身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不是骄傲和开心,而是充满不敢置信,惶恐这种荣耀居然可以落到自己身上,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那个做任何事情都失败的自己。
正是因为没有对自己建立起信心,于是我们对于自己的评价总是来自于外界的声音,领导、同事们的夸赞可以使我们暂时获得信心,但是一旦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降低,自己就会恢复到往日的自我否定中,并且很有可能会将之前的成功归结为“幸运”而非是个人能力。
三、“我不好,你也不好”
处于“我不好,你也不好”的状态时,我们不但会自我否定,而且会否定他人,即便他人做出了成绩,我们也很容易质疑他们成功的途径是否正常,或者是归于“幸运”而已,在前两种“我好;你不好”以及“我不好,你好”中,在某些时刻我们可以获得一些积极的能量,例如自我肯定以及他人肯定,而处于“我不好,你也不好”阶段的时候,很难找到正向的力量,因为无论是对“自我”还是“环境”,我们都是加以否定的。
四、“我好,你也好”
在“我好,你也好”的状态下,我们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及他人,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对于自己的肯定,我们可以清晰地描述出自己的优点与优势,并可以为自己制定长期及短期目标,而达到目标后的成就感可以再次提升自我肯定的力量。
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也同样,即便是与他人意见相左,我们也可以做到求同存异,在两难的困境中,超越“我”的方法或者“你”的方法,而是在冲突中找到相互协同的出路,与他人形成“合作”而非“对立”的局面。
我们可以发现,在上述的四种状态中,除了最后一种“我好,你也好”的状态以外,其余三种状态都或多或少的将自己与他人处于不平等的位置,形成“我高你低”或者“你高我低”的局面,于是在人际关系中就产生了失衡的状态。
针对这一问题,《情绪自救》一书中告诉我们,阿德勒认为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两类——横向关系及纵向关系。横向关系指的是平等关系,而纵向关系是不平等,即一方更有权势,而另一方稍显卑微。
阿德勒认为人际关系中的横向关系更为健康,无论别人是否比我们年长、或者在某些方面更加权威,但是我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要因此而质疑自己的能力,并且也要允许自己发表看法;或者当我们比别人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或者更具有经验,我们也不应该将自己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认为别人很差劲,并且剥夺别人的话语权。
“积极思考”理论的先驱之一诺曼文森特皮尔说过:改变你的想法,你就改变你的世界。我们可以通过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来察觉一下,自己正处于这四个象限中的哪一个?如果已经处在“我好,你也好”的状态,那么恭喜你,尽情享受你的安全感与成就感吧,你将过上自己期待的人生;如果是处于其他三个象限,那么我们不妨改变一下想法,我们的世界一定发生很多你所期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