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性格缺爱,恋爱总是用力过猛怎么办 [复制链接]

1#

读到这个题目,脑海中闪过的便是张爱玲和胡兰成的传奇故事:

自幼家庭破裂的张爱玲生性孤僻,不喜见生人,但当她看见偶像“胡兰成”的求访笺时,不仅破例向他敞开了家门,也第一次向异性打开心扉,一旦对一个人放下戒备,埋怨嫌弃也能听成情话,让她终生难忘的那句话,在外人听起来何其普通:“你长得这么高,这怎么可以”。

一句无心之言,在张爱玲听来却好像是他在揣度他俩是否般配。这话其实就是一种思维行为合理化,也是现代PUA的一种洗脑方法,初尝情味的张爱玲自然抵挡不住这样的“猛烈”,很快坠入爱河。

低到尘埃里开花是张爱玲“用力过猛”去爱的真实写照,这种不惜自伤的爱的方式让她彻底迷失:胡兰成叛国逃亡,躲起来了还不忘出轨,她不但对他不离不弃,还担心他因此断了经济来源,无以谋生。她将自己近来的稿费一并寄去,却不曾想胡兰成不但不领情,还整日与情人厮混,早就把她这位“正牌夫人”抛到了脑后。

总结一下张爱玲这段爱情失败的原因,大概包含这几个因素:由原生家庭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人格障碍、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恋人身上、过度敏感、不断委曲求全。如果要将这些变量诉诸一个心理学的解释,最贴切的专业词语应该是痴恋(Limerence)。

什么是痴恋?

年,一位名叫DorothyTennov的心理学家写了一本书《LoveandLimerenceheExperienceofBeinginLove》,书中首次对痴恋提出了科学性解释:“痴恋是两性关系中一种无意识状态,这种状态包括对伴侣强烈的精神依赖、无法自控的想法和感觉、以及对情绪互动的剧烈渴望”。书中认为这种痴恋是每对情侣关系发展的必经之路,刚谈恋爱时对伴侣产生痴迷很正常,但这种痴迷很快就会降解,形成相对健康稳定的亲密关系。就好像情侣刚在一起时天天想腻在一起,开心不开心的都想一起面对,但几个月过后,感觉渐渐趋于平淡,下班后的生活不知不觉变成了你看你的剧、我打我的游戏。

当痴恋这个词伴随它的涵义席卷世界,无数人从中找到了对自己痴傻行为的科学解答。然而随着时间的沉淀,又有一批人涌现出来:他们声称自己陷入过痴恋,但强度远远超出想象,而且那种痴迷无法像书中说的那样,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降解为正常的亲密关系,他们所感受到的痴迷强烈、持续、反复,似乎很难衰减。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

后人开始对这种极端的痴恋做研究,发现这种现象是一种强迫症和爱情成瘾的结合体,当事人对这种现象的描述通常是这样的:每天从早到晚控制不住地想TA,感觉TA的出现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礼物,连TA的缺点都那么令我着迷——高山上建庙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痴迷到刚见面就已经开始对将要到来的分别感到不舍。

这种高强度痴恋显然让人身心俱疲,它应该是一种病态而非正常现象。很快,心理学家们发现了组成痴恋的基本元素:

1、对痴恋对象(LimerentObject)强烈持续的侵入式想念

2、把痴恋对象永远摆在第一位,其他任何事情都不重要

3、渴望每时每刻跟痴恋对象产生情绪互动

一想到痴恋对象对自己曾经的某些“似乎是爱”的举动,会产生一种稍纵即逝的安慰感

4、当被痴恋对象拒绝时,会产生一种更加强烈的痴迷

5、有时只是痴恋对象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行为,也能给它翻译成是一种潜在的想要亲密的欲望

6、当跟痴恋对象情绪互动时,感觉有点飘飘欲仙(找不着北的兴奋感),但这种感觉强烈而反复,就像坐摩天轮,前一秒还在顶端,下一秒就回到了地面,如此上上下下

7、无限放大痴恋对象的优点,对缺点合理化并且赋予一种特殊性(比如:丑的很特别)

痴恋不是爱情,也不是性吸引,它是一种消耗性的心理状态。我想读到这里,你大概应该已经可以跟痴恋对号入座,但并非所有人都会遭受痴恋的困扰,痴恋会影响拥有某些特征的人群。

哪些人容易引发痴恋?

1.焦虑型依恋的人

焦虑型依恋和痴恋有很多相似之处:极度渴望在情绪上跟对方靠近、害怕被拒绝,被抛弃,依恋针对的是关系本身,而痴恋是对某个人的狂热。但这二者本质上是想通的,焦虑型依恋的人更容易引发痴恋。

2.自我价值感低的人

自我价值感低的人需要从伴侣身上获取一些认同和支持,所以他们非常害怕面对痴恋对象的否认和拒绝,同时他们还会表现出一些羞涩和拘谨。这样的心理使他们更容易对心仪的异性产生不确定感,从而引发痴恋。

3.自我概念模糊的人

自我概念模糊(self-conceptclarity)是一种对自我认知障碍,他们总把自我价值跟外在条件紧密相连,比如通过个人成就和他人认可来感知自己。这类人非常需要来自伴侣的肯定来消除自己对自我认知的不确定感,他们把跟异性交往当成是一种对自己价值的测试,试图以此来证明自己的魅力。他们甚至不惜为这个测试疯狂示爱,一旦遭遇挫折,他们就会感到无力感和不确定感,从而引发痴恋。

痴恋的过程(TheCourseofLimerece)

要发展成撕心裂肺的痴恋,通常需要来自痴恋对象表现出不确定性,以及外界对两人的关系产生的某种威胁。不确定性很好理解,比如一个人对你时而撩拨,时而冷漠,好像对你有意思但又不承诺;外界的威胁包括来自亲友对这段关系的压力、痴恋对象心里有别人、不久之后两人将被迫两地分居一段时间等。当痴恋的感觉变得持续、让人很上头的时候,痴恋者的预期也达到了,他们从痴恋对象身上的各种光环、优点源源不断的汲取陶醉感。当希望和不确定性开始交织,痴恋感变得更加猛烈,在痴迷顶峰期,对痴恋对象的思念占据了所有清醒的时间(有时还会梦到)。就这样,强烈的痴迷感会在多次反复后渐渐消退,消退的速度因人而异,但最后都会归于沉寂,再不起一点波澜。

如图所示,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痴恋强度,蓝点表示痴恋刚刚开始发生,灰点代表痴迷程度峰值,紫点代表痴迷程度的短期下降,最终痴恋强度归位于零,也就是咖啡色点的位置。

如何摆脱痴恋?

通常来说,痴恋会以以下这3种形式结束:

承诺终止(Reciprocation):痴恋对象以明确的承诺打破痴恋者的非正常痴恋

痴恋转移(Transference):将痴恋转移到一名新痴恋对象身上

拒绝终止(Rejection):当察觉关系升级无望时,痴恋感会渐渐痛苦地消退

在这三种治愈痴恋的方法中,第二种是最迅速的,当你将依恋转移到他人身上时,之前的痴恋会不攻自破,但痴恋的根本并没有解决,你还是无法摆脱一天到晚痴迷一个人的困境,除非你找到的这个新痴迷对象很快跟你确认关系,当不确定感不再主导你的思想,痴恋自然而然就会消失。

痴恋转移看似是条捷径,但它其实也埋下了后患。当你跟新的痴迷对象确认心意后,痴迷感就消失了,这时你就会时不时回想起当初痴迷的那种状态,曾经沧海难为水,痴迷的状态虽然让人痛苦,快乐也是普通的爱情所不能比拟,说到底这对新伴侣很不公平。

因此,承诺终止和拒绝终止就成了唯一的解决途径。当你意识到痴恋是一种非常态后,如果你有足够的决心摆脱它的困扰,那么最佳的办法就是直面问题:向痴恋对象摊牌,揭露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逼迫”TA做出决定,是彼此承诺,还是再不联系。能获得痴恋对象的承诺自然是最庆幸的局面,而当被残忍拒绝,内心一定不能再摇摆,拉黑删除是你逃离折磨的唯一方式。

除了这3种终结痴恋的方法以外,还有一种做法最近在心理学界很流行:尝试与痴恋共存。有些心理学家认为,让痴恋者们强行从痴恋中抽离很容易让他们对任何事再提不起兴趣,除了痴恋本身。痴恋也并非那么糟糕,很多人一生中遇到好几个痴恋对象,但他们依旧活的好好的,并没有遭受太大的精神影响。除非痴恋对象利用痴恋对痴恋者进行某种心理操控,这种现象极端少见,但却伤人最深。

最后一条忠告:普通的痴恋能共存就共存,直到感觉再也承受不住时再采取措施,我想这样才是对痴恋者们心理最有效的保护。

以上。

Reference

Keller,K.().Limerence:Whenisitmorethanheartbreak.PsychologyToday.

Roccaforte,C.().Limerenceandrelationship-centredOCDexertapowerfulgripofobsessivelove.AnxietyOrg.

Wolf,N.().Investigatinglimerenceredictorsoflimerence,measurevalidation,andgoalprogress.TheUniversityofMaryla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