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罹患双相的他总是过分担心钻牛角尖,根源 [复制链接]

1#

本文字数约:字

阅读时间约:9分钟

本文章节:

01、难以接受批评,很可能与被过度夸奖有关

02、父母缺乏陪伴和引导,是他变得谨小慎微的原因之一

03、他总是莫名心慌,源于一次意外事件

从上周三开始,我们持续分享了典型双相障碍患者伟涛的康复经历。他一开始因焦虑情绪、有强迫行为被诊断为焦虑状态,服用抗焦虑药。

后来他考上研究生后,却出现了躁狂发作,心境高涨,不停地说大话,精力充沛,过度消费,还因为狂妄自大而跟老师、同学发生冲突。之后,他又陷入重度抑郁发作,甚至有自杀行为。

这一次,他被北大六院诊断为双相障碍,一度住院治疗,所服药量也较多,包括每天0.25mg劳拉西泮、15mg坦度螺酮、15mg米氮平、0.2g喹硫平、0.6g碳酸锂。而且,根据他的症状表现,我认为他属于典型的双相障碍,而且属于病情较重的Ⅰ型;而且他还共病强迫症。

但伟涛的康复并不理想,父母和他辗转找我们就诊,并决定接受深度心理干预。

经过2个月的心理干预后,伟涛的好转非常大,本来所服用的药物已经全部减停了,每晚只服用一片右佐匹克隆改善入睡,还懂得关心父母的身体。本来完全不愿意打开书本的他,甚至主动去逛图书馆、看书。

一家人都看到了康复的希望!

伟涛一共进行了17次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在上周的3篇文章中写了11次催眠。

今天继续往后分享。

01、难以接受批评,很可能与被过度夸奖有关

由于深度心理干预已经进入后半段,伟涛复学的日子也越来越近,催眠治疗师Lucy开始处理他的学习障碍症状和复学后会面临的主要难题。

第11次催眠就解决了看书的问题。可是,复学后伟涛必然会面对老师、同学,面临人际关系的处理。这是伟涛心里的大难题,他很害怕和同学的关系发生破裂,产生不好的后果。

编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催眠治疗师Lucy对伟涛进行的第12次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在深度催眠下,Lucy找到了2个创伤事件。

第一个事件发生在伟涛上大四的时候。具体来说,其实是好几个相关的事件。当时,伟涛被分配到一个课题组,跟着组里的研究生一起学习。组里有一位学姐非常瞧不起伟涛,“本科生就是没什么水平,连这你都不会?”

伟涛经常被否定,心里很不开心。有一次,老师要求伟涛做一个研究,并由这位学姐负责指导他。学姐指出了伟涛做的研究中的一个不足之处,伟涛当时不愿改,但后来还是改了。

伟涛把研究结果拿给老师看,老师非常意外,不断夸奖伟涛。其实,老师所夸奖的,就是学姐指导伟涛修改的。但是伟涛并没有把真相告诉老师,而是默默接受了老师的夸奖。

这件事情后来被学姐知道了,学姐非常生气,虽然也没有发生太大的矛盾,但两个人的关系出现了一些隔阂。

后来,这位学姐生病住院了。伟涛虽然也去看望,还帮忙学姐拿快递等等,但总感觉与学姐的相处非常别扭。

后来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总结大会上,伟涛又与这名学姐发生了争执,还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狠狠地将学姐数落了一顿。那就是伟涛出现躁狂发作的阶段,现在的他想起这件事来就感到后悔、难过。

Lucy将这个心理创伤修复后,引导伟涛与别人,尤其是同学相处的时候,要保持不卑不亢的心态。面对别人恶意的打压时,如果一时难以反击,又或者没有必要的话,我们可以置之不理、一笑而过,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但如果别人提出的批评、建议是有道理的,我们应该放下成见,欣然接受。这有助于我们快速地进步、提升。而且,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否处于发病期,面对帮助过自己的人,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能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付出。

其实,在人际交往中,良好的人品远比才华、学识更加重要。懂得感恩、以诚相待,才能真正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形象,别人才更有可能用真诚的友谊来回馈自己。

第二个事件发生在他大三的时候。伟涛喜欢上了一位女生,并展开了“穷追猛打式”的追求,但女生不为所动。

伟涛向情感经历丰富的表哥取经,表哥告诉他,“你追女孩子的时候太一本正经了!女孩子不喜欢这一套,你要学会开玩笑。”

听了表哥的建议后,伟涛有一天晚上继续跟这位女生聊天。他开玩笑说,“你要早点睡,别总是熬夜,不然你就要变黄脸婆了。”

女生一下子生气了,直接跟伟涛翻脸了。伟涛很着急,马上跟女生解释,说自己这么说是因为太焦虑了,还服用着精神科药品,把自己的病史和所服的药物都告诉了这个女生。

结果女生更生气了,骂伟涛“你有病还来缠着我!”,然后就把他拉黑了。

这件事情给伟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他非常难过、痛苦,只好找妈妈诉苦。可伟涛妈妈说,“你不应该随便把自己生病和服药的事情告诉别人啊!”

伟涛妈妈的这句话的出发点是好的,她知道有很多人对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不理解、甚至是歧视,如果贸然让别人知道,很可能遭到嘲笑和排挤。但客观上,这句话也对伟涛造成了二次心理伤害,他产生了强烈的病耻感。

Lucy将这个创伤修复后,引导伟涛意识到现代社会精神心理障碍的罹患率实际上是比较高的,身边有很多人按照精神医学的诊断标准都会被诊断为精神心理障碍,只是所患疾病不同、程度也不同罢了。甚至,有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患病了。

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并要意识到,接受了深度心理干预后,他将会更快地走向康复,心理素质还能不断得到提升。这段患病经历会逐步转化为他人生中的财富,他不需要有任何的病耻感。

不过,这个创伤事件中也暴露了伟涛在与女生相处时,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Lucy便引导伟涛要掌握一些语言的艺术,避免在无意中惹怒了别人。

第二天,伟涛前来接受我的强化认知干预。伟涛自己也觉察到了,他从小学习成绩优秀,经常受到过度夸奖,这导致他内心容易不自觉地自负自大,很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每当有人指出他的不足时,他很容易感到压抑,并出现不理性的行为。

但经过这次深度催眠后,伟涛有意识地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他说,自己以后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别人的善意批评及建议。

而在第二个创伤事件中,伟涛之所以产生了强烈的病耻感,是因为伟涛妈妈告诉他,双相障碍是非常可怕的疾病,这导致他非常焦虑。

有一次,伟涛爸爸将他患病的事告诉了一位同事,伟涛十分不满,还跟爸爸大吵了一架。伟涛非常担心自己生病的事被外人知道后,会被不断传播,如果一不小心被研究生导师和同学知道了,很可能会入学失败。

我引导伟涛意识到,这其实是灾难化思维,他考研成功已经是既定事实,不会因为患病而被取消入学资格,而且经过系统深度心理干预以后,他可以实现康复,不再服用精神科药物了,他的心理素质和逆商实际上会比他周围绝大部分的人要强。我还从男性的角度,就如何与女性朋友更好地相处这个问题上,给予伟涛更多指导,让他更加了解女性的心理活动规律。

而关于病耻感的问题,Lucy已经修复过和引导过了,而我再次强调,随着他不断学会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他在认知层次会有越来越大的提升。他会变得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睿智,而他也要有意识地将这段人生财富利用好,将更多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02、父母缺乏陪伴和引导,是他变得谨小慎微的原因之一

眼看着伟涛的状态越来越好了,可就在这时候,他妈妈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