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里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来源:思想思潮(ID:sxsc)
作者:徐栩
Papi在视频中调侃,这年头出门和人聊天,不说自己有点什么病都觉得自己不够时尚。
什么幽闭恐惧症,密集恐惧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等等。
我不得不说,前几种病症经常在我的周围听到。
“诶呀,我不能坐电梯的,我有幽闭恐惧症。”
“快把那张图拿走,太恶心了!我有密集恐惧症!”
“天!你把书摆好行么?我有强迫症的。”
而最后一类,我却从来没听到有人大张旗鼓的表示过自己有这个病。
事实确是,在我观察来看,最后一类病,其实得的人最多。
想想平时下课在食堂打饭排长队,是不是清一色的低头刷手机?
吃饭刷手机,上课刷手机,公交车上刷手机,公园散步刷手机。
巴不得人人背上背一个用不耗电的充电宝。很显然,这就是社交恐惧症。
“你有社交恐惧症么?”
不得不说,广大知乎网友们的答案确实惊到了我,“害怕和售货员沟通,害怕店铺里汹涌的人潮,所以永远要鼓起很大的勇气才会走进各类专卖店。”
“恐惧给陌生人打电话,每次打电话前都要酝酿好久,把要说的话反复过脑,如果对方不接电话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碰到那种看着眼熟的人和自己迎面走来会特别慌,怕对方上来打招呼,唯一能做的就是拿出手机看呀看,假装自己很忙。”
“一群人一起吃饭沉默的片刻压力会特别大,觉得都会是因为自己造成的,拼命想找话题,调动气氛。”
“我会说每次过年一堆不认识的亲戚来家里做客,我都会躲在卧室不出来么,假装自己睡着了……或者不在家……”
“网上聊到有多high,现实中见面就有多尴尬……简直人格分裂!”
为什么知乎网友们千奇百怪的答案会惊到我,因为我感觉我每一条都中了。
小时候的我特别内向,特别敏感,内心戏也很很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十足的“戏精”。
我说话时总是躲闪别人的眼睛,不敢和别人对视,当别人盯着我看很久我会手足无措。
恐惧接电话……听到电话的第一反应是烦!很烦!非常烦!会焦躁不安;不想接电话,即使接了电话,也只会草草应付完找借口挂掉。
迎面遇到认识的人总是不好意思主动先打招呼,却也总是硬着头皮假装热情的打招呼。
周末在家没事干,朋友约唱歌吃饭总是下意识的拒绝。然后一脸懵逼,我刚才为什么要拒绝?
我认识一名心理咨询师,他和我提到过,其实大多数时候,病人们来咨询的问题都是有关“社交恐惧症”的。
我大吃一惊,莫非我们周围隐藏了太多“同病相怜”的病友么?
为此我特地百度了一下“社交恐惧症”医学上的专有名词是“SAD”:是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同之间的矛盾。
他又说,“其实很多人在跟人说话和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不知如何去表达,不知道聊什么等等之类的问题。
事实上这些问题不只是个人化的,它是在年轻人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既然“社交恐惧症”没我们想象的那么恐怖,那是不是也可以改变呢?
没必要把自己的情况特殊化,多和知心朋友沟通,找找有共鸣的“社交恐惧症”表现,其实就会没那么大压力。
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自信,而自信的来源是能力。不说要名列第一,至少也应该有自己的特长。
就拿自己来说,从四年级开始写小说开始,主动来“取经”的小伙伴们多了,也有了自己的特长小圈子。
丛非从在《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一书中提到:
“有趣并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表现领域。我们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人群的时候,就是会有不同的表现。而你的有趣程度和你的放松程度几乎是成正比的。”
“好看的皮囊不一定千篇一律,可有趣的灵魂一定是万里挑一。”
所以那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奇怪,自己在朋友家人面前就是能说会道,简直能组一队单口相声,面对陌生人却沉默到一言不发。
连我自己都怀疑过自己是不是精神分裂,如此一来,疑惑迎刃而解。
社交恐惧症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对社交情境的显著和强烈的害怕和焦虑。
弱化这一概念,不要刻意去克服,其实效果显著。
“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弗斯特利如是道。
而且,你要知道“往往不是完美的人讨人喜欢,而是不完美的人更受欢迎。”
有个案例,两个才华出众的成功人士参加某个节目,
第一个人表现出众,侃侃而谈,显得很完美;
而另一个人则显得很紧张,说话不流畅,中间还打翻了水杯;
但事后调查发现观众对于第二位表现不佳的成功人士更喜欢。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吧,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中,你只要做一个“betteryou”就行了。
当你抛开所有的恐惧和心理负担,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仿佛开挂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