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热爱改名的皇帝竟把高句丽改为下句丽 [复制链接]

1#

王莽篡得帝位之后,为了证明自己是承天景命,要让天下老百姓都过上与以往不同的大大的好日子,于是给自己的国家定国名为“新”。从国名上看他就是个挺有意思的人,想做什么事就做呗,非要用名字来表现出来,还真是有点小强迫症呢。

王莽由于特别相信符谶之语,所以不管干什么都要有所讲究,名字自然成了讲究中的重中之重。他刚一登基,就迫不及待的把大臣们的官职称谓改了一大批,比较有意思的有:大司农改名为羲和;少府改名为共工,水衡都尉改名为予虞;执金吾改名为奋武。不仅官职,宫殿的名字也要改:长乐宫改为常乐室;未央宫改为寿成室;前殿改为王路堂。

如果单单就是因为相信符谶改名字也就罢了,王莽还特别的自欺欺人,认为名字改成啥样,最后这人或事物就会发展成啥样。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王莽发兵攻打反叛的高句丽,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王莽非常高兴,在大赏将领之后下了一道圣旨:“乃者,命遣猛将,共行天罚,诛灭虏知,分为十二部,或断其右臂,或斩其左腋,或溃其胸腹,或其两胁。今年刑在东方,诛貉之部先纵焉。捕斩虏驺,平定东域,虏知殄灭,在于漏刻。此乃天地群神、社稷、宗庙佑助之福,公卿、大夫、士民同心将率虓虎之力也。予甚嘉之。其更名高句骊为下句骊,布告天下,令咸知焉。”大概的意思就是他很厉害,平定了叛乱,高句丽就改名为“下句丽”吧。这哪里像一道圣旨呢?好像小孩过家家一样的儿戏,难道一个国家叫做“高”就厉害了?叫做“下”就会永远臣服了?

同年,王莽还改了十一个公爵的封号,把原来里面带有的“新”改为“心”,没多久又改成“信”,反正就是他感觉怎么舒服就怎么改。

天凤二年(公元15年)五月,王莽遣使使臣出使匈奴,并且把匈奴单于的名字改成了“降奴服于”,

到了地皇年间,王莽改名字已经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岁复变更,一郡至五易名,而还复其故,吏民不能纪。”有时候大家不知道自己的家乡到底叫什么了,就在新名字后面加上最原始的名字来区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