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www.pfzhiliao.com/姐姐说我小时候,房间里经常乱作一团,书从桌子一直堆到地上,无处下脚……虽然我并不太记得,但一直也过的随性,从不觉得强迫症跟自己会有什么关系。
第一感受:听到“你被允许了”,我竟热泪盈眶
在读这本《走出强迫症》时,我还笑着跟同伴说,我这随性的习惯,是不是要适度培养强迫症?但读着读着,竟然热泪盈眶。
弗兰克拉马涅尔医生《走出强迫症》
作者说:等我们讲述自己遇到的事情,并且不理解时,这是正常的,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需要理解的。
作者说:我希望你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本书。
作者说:我渴望将我治疗强迫症患者近30年的经验分享出来。
作者说:我要为处于慌乱中的病人和他们的亲人写这本新书。
这些“作者说”着实打动到了我,我听到了“你被允许”,我听到了“我来帮你”,尤其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本书”,让我这种对阅读要求高的人,感受到安慰和支持。
在所有的一切都告诉我们要快、要好、要靠自己时,作者这一席话,无疑是一剂灵药,让我忽地放松下来。
弗兰克“我希望你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弗兰克拉马涅尔医生是强迫障碍(俗称强迫症)领域的知名专家,30多年以来,他跟踪并帮助了许多患上这一疾病的病人,有着非常宝贵的经验。
接下来的发现,让我更为吃惊:其实我也有强迫症。
摁笔帽,也是强迫症
最明显的,我有一支三菱多色水笔,平日用来记录工作、画思维导图。这支笔和我的记事本一起,是我开会时必备的工具,用来记录跟我相关的工作。
而我在开会时,听到别人的工作任务时,经常会无意识地摁动笔帽,摁一下笔芯出来,再摁一下笔芯进去。我就这样“吧嗒、吧嗒”摁着,在会场发言结束、忽然安静时,这声音显得格外刺耳。那时我会突然安静,气氛比较尴尬。
我的日常好搭档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其实是强迫行为,来源于不由自主的强迫思维。这种思维造成了深层意识的不适感,迫使意识系统自动创造出某种必须的行为来能缓解它,而这一切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
比如会上别人的工作并不需要我记录,有些概念我听起来不熟悉、不理解,但是呢开会又不得不用心听,这时候大脑已经在努力检索相关信息去理解它,内心深处感到不适,手就开始摁笔帽。刚开始自己也会觉得行为不当而停止,但是次数多了,自己也就适应了,以至于后来摁笔帽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
了解强迫症
强迫症的成因错综复杂,结合书中内容,我简单做了个成因梳理,供参考了解:
1.生理因素:
生存本能:比如所有动物都会囤吃的,再多也不嫌多,遇到吃的会强迫性留在自己手里。
先天基因:家庭成员的强迫症患病率曲线是一致的。比如有一项针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的一致性达到87%,而在异卵双胞胎中为47%,这意味着同卵双胞胎之一患上强迫症,那么他的兄弟姐妹患病的概率高达87%;异卵双胞胎之一患有强迫症,他的兄弟姐妹患病的概率则较低,为47%。
脑损伤疾病:比如癫痫、脑肿瘤、脑内外伤等脑损伤疾病,发病期间大脑机能与正常脑不同,会造成一些强迫症现象。
强迫症的成因复杂
2.心理方面:
精神创伤:这个比较常见,比如受到伤害、反复洗手,是因为精神深处一直恐惧,深层意识建议反复洗手,实际上,这就是缓解恐惧的强迫行为。
强迫症软件: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为自己安装上强迫症软件。比如,最近我接手了一个项目,这类项目对我来说驾轻就熟,本无压力;但是,因为过去公司有过类似项目的失败造成很大损失,所以过度重视,每个层级的领导都来要求我重视。后来,我给自己装上了“强迫症软件”,从计划到实施,对细节吹毛求疵,直接变成“完美主义强迫症”。要不是正巧读到这本书,我可能还意识不到。
弗兰克表示,当我们发现自己有强迫症时,要意识到这是对自己不友善的、不健康的,但也要有信心,积极治愈自己。
治愈强迫症
弗兰克非常有爱,他说强迫症不可怕,只是人体被一些强迫思维“入侵”了,我们不必为精神上的那些反应自责,也不用承担责任。除了药物,他还发展出了优秀的行为疗法,用人性的方式来治愈人:
认知疗法:在认知层面,从强迫思维入手,用理智找到它,阻断它。
比如坐下来开会前,我可以用5WHY这个小模型,按摩一下自己的深层意识:
问:在什么时候会摁笔帽?答:当前说的内容是别人的工作,我不需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