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研究表明医用大麻可以减轻强迫症的症状 [复制链接]

1#
上海梅*治疗的方法有哪些医院性 http://www.bkfmc.com/bfbz/13297.html

文/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宋晓珊宗雷

记者王苗苗张成诚

河南商报家有小宝

每天中午12点

为您推送权威育儿资讯

星标一下

精彩不错过哦!

4月17日晚上10点,上海卢浦大桥,一个男孩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被母亲指责,冲出车门,从高架桥上纵身跳了下去。

  全程不过5秒,而男孩不过17岁,他的生命戛然而止在这一刻。这是一个让人心碎的新闻,疼得窒息。

01

“有了弟弟,你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想自杀是什么感觉?

  一位有过自杀经历的人士说了俩字,“绝望”。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爱自己、懂自己,觉得自己的人生是由无数个失望拼凑而成的绝望。

  成年人的崩溃,是无声的;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不久前,一位宝亲苦恼地对宝姨说,他家4岁的大宝完全排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照顾小宝,只要看到就大哭不止,没办法只好把大宝送到姥姥家。

  这位朋友说,妻子怀二宝时,大宝并没有如此排斥,可真当上姐姐却反应强烈。

  他们分析,是给二宝办满月酒时,好几个朋友开玩笑对大宝说,“有了弟弟,你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02

被负面情绪控制的孩子,有多可怕?

  关于二胎争宠,宝姨曾在网上看到一个这样的悲惨故事。

  一位宝妈刚生了二胎男孩2个多月,大宝是个女孩才7岁,一天中午家里只有妈妈和两个孩子。

  当妈妈要进厕所,让小姐姐帮忙带一下小宝宝时,没多久听到窗外“轰”的一声,妈妈从厕所出来跑到阳台,随即狂奔到楼下,看到小宝的尸体时瘫倒在地嗷嚎大哭。

  原来是大宝将二宝从8楼丢了下去,二宝当场没有了生命迹象。后来找到直接导致悲剧的导火索,是当天早上大宝到邻居大妈说了一句无心的话:“你妈妈生了弟弟,不要你了!”

  类似的案例不只一件。

去年十月,湖南三名初中生因学习和生活压力太大,服食处方药自杀;

  今年二月,深圳一个13岁男孩因无法完成作业,不敢告诉父母,留下四封遗书后坠楼身亡;

  前不久,南京一名9岁男孩,因撞破学校玻璃,不敢面对惩罚,跳楼自杀;

  美国的一所高中,自年6月起,有六名学生在不到一年之内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03

5岁时妈妈的一句话

让他“干啥啥不行”

  情绪就像马车,而掌握缰绳的是人。

  孩子如何获得掌握缰绳的技巧和力量,需要父母的用心引领。

  医院青少年儿童心理科张丽霞看来,“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远比身体的伤害要大得多。

  在她接诊的病例中,十七八岁的患者居多,也有十一二岁的,“他们长期生活在家人语言暴力中,心理已产生一些影响,有的还很严重。”

  张丽霞说,自己曾经接诊过一个上有强迫症的男孩。这个小伙子就诊时,一个劲儿说自己太累。

  同学要他帮忙买午饭,他就一上午上不好课,一直担心自己买不了怎么办;姐姐让帮忙寄个快递,他就担心快递寄不出去。

  他也知道,这些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但忍不住反复想。以至于无论做什么事儿,他总要担心自己做不好。张丽霞让他回忆最初的时候,小伙子清晰地说出自个儿5岁时,一次做作业,刚写了一会儿出去玩了,被妈妈逮到就挨了批评:干啥啥不行。

  小伙子说,这句话,他记得很清,现在干一件事儿时,当时的情形总会冒出来。

04

老师头天和丈夫生气

看到学生憋笑,怒骂“是不是人养的”

  医院副院长胡雄说,其实,悲剧的产生可能不仅仅是因为这一句话,而是跟孩子整个的心理背景有关系,如果孩子在比较包容、稳定、安全的心理环境下长大,心理阳光的、健康的、自信的孩子会把这类话当做玩笑话。相反,如果孩子长期处在不安全的,焦虑的环境下,一句话都能让孩子信以为真。  

  对此,宝妈“草发芽”深以为然。

  她说,控制情绪都妈妈来说真的狠重要,女人也不能太好强,比如孩子在学校有时老师责怪,好多时侯不一定完全是孩子的错。

  她也曾经历过女儿被冤枉的事情。不过看孩子情绪不好,选择她请一天假出去散散步,找一小餐厅吃个饭,让女儿自已讲清楚事情原因。

  原来是老师上课骂另一孩子时,“草发芽”的女儿憋不住笑了,老师说她“是不是人养的”。

  弄清楚原因后“草发芽”告诉女儿,“你没错,会找老师给你道歉。”

  结果跟老师一聊才知道,原来老师头天和丈夫生气第二天没控制好情绪。

05

帮孩子摆脱负面情绪

早期教育是关键

  医院副院长孔德荣,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多年,如何帮孩子摆脱负面情绪,她给出五点建议。

  她提到,俗话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6岁之前必须要重视对孩子情感和性格塑造,帮助孩子完成行为规范的学习和观念的形成,孩子才能对自己以后的行为负责。父母绝对不能缺席孩子的教育。

1、适时地给孩子竖起大拇指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不能说它不好,但是过度的谦虚,以及吝啬表扬的家长往往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孔德荣说,称赞在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称赞可以通过口头语言,也可以通过身势语言以及一定的表情,如微笑、赞同的目光等。

2、不要错误的给孩子贴上"病"的标签

  在临床中,孔德荣发现很多家长无法正视孩子的个体差异,动不动用"标准"去衡量孩子,孩子稍微表现出一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惊慌失措担心孩子是否有病。

3、尊重自己的孩子

  孔德荣建议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同时,他还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像尊重周围的人那样,尊重自己的孩子。

  孩子只有在受到尊重时会乐于自我提高。

4、对孩子提出合理期待

  孔德荣说,家长对孩子提出合理的期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但遗憾的是,在对孩子确立家庭教育目标时,目标定位过高造成孩子心理负担。

06

宝姨心底话:

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吧

  作为女儿,作为妈妈,看到17岁男孩跳桥的瞬间视频,我震惊了好一会儿。儿子从自己眼跟前跳下去,这位妈妈下半辈子该咋活?

  我去医院多次陪诊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来看病的小朋友,最小的也就五六岁,在家被宠溺成小皇帝,一点不如意就摔东西。更多的是十几岁的大孩子,抑郁症、躁狂症、焦虑症??这些原本感觉离我们很远的词汇,正吞噬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而一旁的家长,听到孩子确诊后,哭成泪人,不停后悔。

  后悔在本该陪伴孩子的时候,没有陪伴;后悔自己只

分享 转发
TOP
2#
黑龙江白癜风QQ群 http://www.shcymc.com/2020/hongguanjingji_1114/26328.html
白癜风的治疗 http://m.39.net/pf/bdfyy/

根据一项由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并发表在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医用大麻可以作为强迫症患者的可行治疗方法。研究人员与87名自我识别为强迫症的人合作。研究摘要称,参与研究的患者“在为期31个月的次医用大麻使用之前和之后,立即追踪了他们的侵入性想法/强迫行为/焦虑的严重程度”。

“患者报告说,从使用医用大麻前后,强迫行为减少了60%,入侵减少了49%,焦虑减少了52%。研究人员写道:“更高的CBD浓度和更高的剂量预示着强迫的减少将更大。”基线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剂量随时间保持相当恒定。”“通过大量的医用大麻使用者自我药物治疗强迫症症状案例,我们发现,在绝大多数医用大麻使用环节中,个人报告的减少了侵入率/强迫行为和焦虑。结果表明,使用医用大麻后,侵入率降低了49%,强迫症降低了60%,焦虑症降低了52%,”他们继续说道,如NORML上发表的博客所引用的。他们总结说,该研究表明“使用医用大麻可以及时减轻强迫症的症状”,同时指出,“结果表明,医用大麻对强迫症的症状可能具有短期而非长期的作用。”研究的问题作者指出,对于大麻对强迫症所致症状的影响的研究还很匮乏,他们表示,他们试图在研究中发现三件事:“(1)检查使用医用大麻后强迫症的症状是否得到明显减轻,2)检查这些症状变化的预测因素(性别,剂量,大麻成分,时间),以及3)探索重复使用医用大麻自我治疗OCD症状的潜在长期后果,包括剂量和基线症状严重程度随时间的变化。”他们还对发现进行了警告,指出这87名参与者“是自我选择的,自我识别为患有强迫症,没有安慰剂对照组”。尽管如此,NORML的副主任PaulArmentano称赞这些发现,这是大麻研究机构不断壮大的又一令人鼓舞的进展。“很少有研究评估大麻对缓解强迫症症状的潜在功效。因此,这些发现尽管受到研究设计的限制,但表明大麻,尤其是CBD含量高的品种,有望成为强迫症患者的治疗选择,应在更严格设计的对照环境中进一步检查,”Armentano说。根据美国焦虑症和抑郁症协会的说法,强迫症会影响“美国18岁及以上的万成年人,或每年人口的18.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CBD已证明可有效减少与包括OCD在内的多种疾病有关的行为。新麻君

TOP
3#
或许你觉得自己很是冷静稳重,行为处事也挺有分寸,说不上八面玲珑,却也面面俱到,因此也少有杂乱事能影响你的心情,但是在某些时刻,一些你或许根本不在乎的小事情上,一定有你觉得不做就绝不能忍的事。

NO.1睡前必刷手机

如果哪一天睡觉前不刷手机了,实在想象不到那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会像睡前不洗澡,不刷牙,不喝牛奶一样别扭吗?

不过我觉得睡前不洗澡不喝牛奶不刷牙应该也能睡觉,不刷手机绝对睡不着。

NO.2晚上十点以后,总是想去吃点什么

坏习惯害死人,晚上吃得再饱,晚上十点以后感觉不吃东西自己立马就会饿死,就算是睡着了也能饿醒。据说这个症状,忍住三天就好了,关键在于能不能忍得住。

NO.3不管用不用手机,手机永远在手里

一天二十四小时,手机从来不会离开你身边方圆一米的距离,尽管有些电话你根本不会接,有些信息你根本不想回,有些推送你根本不想看,但是手机也绝对不能离开你身边。

NO.4对不包邮不退换的网店别有深情

这种脸上只写了爱买不买四个字的高冷网店,客服都没人回,产品详情就在那里,傲娇你一脸。话说回来,完全没必要和它磕着,但是人家店里的东西偏偏就能让你一见钟情,于是你就成了无数个惯着它的“抖M”之一。

NO.5退出应用软件的时候,会再刷新一下

每一次打算关闭朋友圈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重新刷新,不会放过任何朋友圈动态,即使那可能和自己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这种每次打开社交网络,都势必要了解全部最新动态的强迫倾向,没有理论可言,却又真实发生。

NO.6打开的小包装零食没有一次性吃完,绝不再吃

对小包装的零食总是会有一种错觉,打开以后不及时吃掉就会立马坏掉了。其实并没有那么快,但是每次打开还是会一次性吃掉,如果实在吃不完,那就只好进垃圾桶里了。

NO.7假期的时候一定要熬夜

一般的熬夜和假期前的熬夜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假期前的熬夜完全是亢奋的、肆无忌惮的,对假期有多期待,夜就熬得有多兴奋。虽然熬的夜第二天会再给睡回来,但是假期前不熬夜,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NO.8看剧的时候总想看到大结局

看剧的时候如果不看结局,感觉就像种了一株花草,没等到开花就把它拔了,这感觉实在太难受。那些年你追过的剧,如果不反感,你都看完了吧?就算反感,你也会直接拉着进度条把它看完吧?

NO.9去外面餐厅吃饭一定要问Wi-Fi

吃饭的时候没有Wi-Fi怎么能安心地吃下去呢?等饭的时候没有Wi-Fi,一秒钟都觉得像一年一样长。拒绝一个餐厅的理由除了饭不好吃以外,还会因为没有Wi-Fi……

NO.10明明醒了,一定要等闹钟响才起床

上班的日子里,少不了要定上闹钟,无论晚上熬夜到多晚,有了闹钟就可以安心地睡下去。于是习惯了这种安心,反正闹钟没响起来,一切都还早。于是在无数个明明已经醒来的早上,也能闭着眼睛翻来覆去地赖床。

NO.11朋友圈发图一定要凑足九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