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超越感受的实修内观治疗强迫症原理之感受 [复制链接]

1#

声明:本文版权属冰雨心理工作室所有,未经授权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非法转载和使用。违反此声明者,冰雨心理工作室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注:本文于年8月26日发表于冰雨心理新浪博客。

超越感受的实修(上)

强迫症的发病原理是:首先出现强迫念头(闯入性、不可控制性),这个强迫念头会给强迫症患者带来很强的焦虑,而强迫症患者会用思维或行为去解决或缓解这个焦虑,这样不仅解决不了焦虑(即使缓解也是短暂的),而且会在强迫的循环中越陷越深。

通过思维去解决焦虑叫强迫思维(强迫观念)。

通过行为去解决焦虑叫强迫行为。

所有强迫症状形成的核心就在这里,治疗强迫症的核心也是在这里。

在《活在当下的实修(内观治疗强迫症之思维篇)》一文中,点击进入活在当下的实修(内观治疗强迫症原理之思维篇)讲述的道理是让自己活在当下,不通过思维或行为去解决焦虑。

如果强迫症患者能够做到接纳焦虑,让焦虑顺其自然,不通过思维或行为去解决焦虑,让焦虑自然的缓解,最后慢慢养成正确的思维行为模式,这样强迫症就康复了。

对强迫症患者来说,难点也就在这里,也就是无法真正做到接纳焦虑,即使口头上说接纳,潜意识里还是在对抗、解决焦虑。

为什么对强迫症患者来说,接纳焦虑是如此困难?

强迫症患者大都是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而又执着于完美主义,这样就导致了强迫症患者不允许任何“万一”的存在,不允许有任何焦虑的存在,所以接纳焦虑非常困难。

而实修内观的练习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让强迫症患者通过系统扎实的练习,逐渐做到接纳焦虑,让焦虑顺其自然,不通过思维或行为去解决焦虑,这样难点也就解决了。

这里面用到的方法是内观中的观(觉知)感受或四念处里的受念处练习。

焦虑是一种感受,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实修练习让自己做到接纳焦虑的感受,最后会超越焦虑的感受。

这是从感受的角度去治疗强迫症。

佛陀开示我们:感受分为三种—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练习观(觉知)感受或修受念处的目标:对乐受不贪爱、不抓取;对苦受不抗拒、不对抗;对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保持平等心。最终会达到超越三种感受的目标。

一般人的苦受:痛苦、不舒服、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生气、恐惧、愤怒等等;

强迫症患者的苦受:焦虑、恐惧、不安、抑郁等;其中最大的苦受是由强迫观念引发的强烈焦虑感受。

一般人的乐受:高兴、快乐、愉悦、舒服、成就感、满足感、优越感等。

强迫症患者的乐受:追求安全感、完美主义等;

不苦不乐受:无聊时、无事可做时。(按高标准要求也可定义为苦受)

强迫症患者就是在这三种感受中来回的轮转:遇到乐受(绝对安全感和完美主义)就极力的贪爱、抓取、怕消失、拼命要得到;遇到苦受(焦虑、不安、不完美)就极力的排斥、对抗、逃避、不接纳;遇到不苦不乐受时,不能安住于当下,想寻找乐受,没事找事,最后却找来了强迫。

现在用苦乐受转换原理解释强迫思维或行为加重、理论强迫、强迫症反复、转移注意力等现象。

强迫思维或行为加重:当强迫观念出现后,带来了很强的焦虑(苦受),强迫症患者对抗、不接纳焦虑(苦受),并通过强迫思维或行为解决焦虑获取了短暂的安全感(乐受),短暂的安全感一旦消失,强迫症患者又会极力排斥、对抗焦虑(苦受),再次通过思维或行为追寻绝对的安全感(乐受)。在强迫症患者的思维模式中,绝对的安全感是不存在的,所以这样做只会让强迫的心瘾越来越重,深陷强迫循环之中,这就是强迫思维或行为逐渐加重的过程。

理论强迫:当强迫症患者很痛苦(苦受)时,寻求解决痛苦的办法(寻找乐受),比如刚开始遇到“顺其自然”时,非常有效,痛苦很快缓解(得到乐受),体验到痛苦缓解后,又执着乐受、怕乐受消失、极力的排斥痛苦,所以非常“努力”强迫自己做到顺其自然,最后却发现怎么做也做不到,所以对理论产生了强迫。

转移注意力:当强迫症患者很焦虑(苦受)时,想缓解焦虑(寻找乐受),于是采取做事、锻炼、娱乐等方式让自己暂时忘掉痛苦,这样只是将症状或痛苦掩盖起来了,就像石头压草一样,并没有如实面对、接纳、化解焦虑,时间不久症状依旧甚至痛苦程度比以前更大了。所以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是不正确的。

强迫症反复:当强迫症患者通过自我调整状态慢慢好转,体验到相对快乐的感受(乐受),于是又对乐受产生强烈的执着、贪爱、怕消失,排斥焦虑痛苦的感受,这样又会进入了强迫的循环中。

未完待续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