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奋斗赢得明天东环之美如此而来 [复制链接]

1#

沿着改造提升后的东环路

由南向北漫步在曲折蜿蜒的步游道上

各类绿植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一路绿意盎然,繁花似锦

休憩于亭台水榭

小桥流水,波光粼粼

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

行亦醉人,停亦醉人
  这个五月,作为全市率先改造提升的东环路,在全市人民的期待中惊艳亮相,成为武安新的网红打卡地。“东环品质”“东环精神”赢得群众广泛称赞,也引来了全市各单位、各部门前来对标学习。

标杆是如何炼就的?

笔者走进东环路

探寻蝶变背后的故事

关键词

先进的城建理念


  先进的城建理念必须突出以人为中心,着力打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让人住得舒服、舒适、舒心。


  这是市委、市*府开展道路改造提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东环路改造提升中,新建广场3个,带状公园3个,生态停车场3处,并配套建设步游道、公厕和休憩座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每天清晨和傍晚,前来休闲健身的群众络绎不绝。


  家住紫光花园的史先生提起东环路的变化,赞不绝口:“出了家门就是公园、儿童乐园,孩子特别喜欢。现在停车也方便了,每天早上还能沿着健身步道跑跑步,生活品质真正高了不少!”看到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舒心和方便,东环路周边居民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甚至阻工,转变为主动给施工人员送水、送锦旗,在施工现场停电时,还主动从家中引线,让工地免费使用,不仅极大地加快了工程进度,也增强了建设人员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先进的城建理念必须让城市美起来,把城市做成景观,走出钢筋水泥的“森林”。


  北方城市大多“千城一面”,绿化更是粗旷有余而精巧不足。但置身东环带状公园,漫游于“东山晴岚”,栈道长廊、小桥流水,精巧灵动;嬉戏在“紫光烟树”,开放的运动空间让人心旷神怡;观赏着“绚秋涵碧”,错落有致的银杏树勾勒出一幅自然生态景色;新建的司南广场、神钲广场,文化厚重、沉稳大气,成为武安的文化新地标……
  东环路改造提升中,以“南方的理念,北方的生态”进行绿化设计,打造了赏心悦目的水景、疏落有致的园林、功能多样的空间,打开并激活了过去封闭隔离、功能单一的绿带,使之成为人们值得逗留和体验的、充满活力的公共服务空间。


  先进的城建理念必须注重前瞻性,立足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全面提升功能,最大程度避免“建成即落后”和“拉链式”工程。


  原先的东环路通行能力不足,地下市*管线不完善,功能设施滞后,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着眼未来,在改造提升中,东环路将双向四车道拓展至双向六车道,并重修3—3.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和3.5米宽的人行道,通行能力大为改善;对排水、中水、燃气、供热、电力、通讯等管网统一设计,并全部入地铺设,市*功能更加完善;每个道路交叉口,原先狭窄的空间全部打开,视野十分开阔、美感十足;将“海绵”城市先进理念融入到工程建设当中,两侧公园内的绿化区域增设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城市水文实现良性循环。“这样的功能,未来二三十年内都不会落后。”住建局申立保局长对此信心十足。
  在东环路改造提升中,西环、南环、北环的牵头市级领导、责任单位和施工队伍,经常到东环对标学习,改进设计、完善方案,东环真正发挥了标杆作用,也促进了全市城建理念的大幅提升。

关键词

事争一流的精神


  打造精品、树立标杆,是洪山书记对东环路的美好期许,更是东环路一班人的自我要求。如今放眼整条道路,从绿化景观到硬化铺装,无处不精致,无处不精美,一块砖、一棵树,一湾水、一座亭,都体现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事争一流是一种“宁可重来绝不将就”的“偏执”。


  平整、美观、整齐,是大家对东环便道铺装的一致评价。为了找到一款质优价廉的人行便道透水砖,住建局和施工单位一起,跑遍了武安及周边县市大小十几个厂家,又专程到北京寻访,反复试验比对,才找到一款满意的产品。铺装的手艺比原材料更重要。“不达标的必须返工,做的不好就换人来做。工期再紧,任务再重,也决不能牺牲质量。”住建局和施工单位负责同志时刻盯在现场,以“强迫症”般的高标准、严要求,为东环注入了品质匠心。


  事争一流是一种“自我手出必为精品”的情怀。


  “作为施工队伍,不能只考虑挣钱,关键要干好活,不能砸了我们的招牌”,常州天宁市*绿化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永*朴实的话语,道破了东环之美的关键。
  从邯武快速驶入城区,东环路口两棵朴树冠幅饱满、雄浑大气,仿佛在张开双臂,热情地欢迎每一位来武的客人。像这样的景观树还有很多,每一棵树都有独特的韵味和张力。


  李永*介绍,“我们派专人驻守苗圃号苗,确保预算范围内挑选到品相最佳、最合适的树苗。”把生态做成景观,把绿化做出品质,这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情怀。东环路共种植乔灌木7.5万余株,地被18.8万平米,其中直径20公分以上的树就有余棵,这些高大的乔木,让美景无需等待。


  事争一流是一种“完成任务不打折扣”的担当。


  “施工中我们把所有问题提前统筹考虑,包括原料、设备、人员等,决不能因我们的问题耽误工期。”李永*介绍道。
  自工程启动以来,施工单位实施多工种、多班组大规模联动施工,基本每天干到晚上12点,早上7点就开工建设。在工期吃紧阶段,可达到30个班组、多人同时施工。“专业强、素质高、管理严、干活精细、保质保量完成......”这是现场听到评价施工队伍的高频词。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无论是树种栽植、地面铺装还是景观小品打造,都仅是东环路改造提升的微小细节。但正是这种对细节的一丝不苟和对品质的不妥协,才让今日之东环如此动人。

关键词

超常付出的作风


  东环路于去年10月率先启动,市委、市*府要求在今年“五一”前惊艳亮相,而且要打造成全市道路环境整治的“样板路、示范路”。如何完美打赢这场硬仗?是摆在东环路建设者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与时间赛跑、向高标迈进,从市级领导到一般人员,都在攻坚、都在冲刺、都在奋战。

超常付出是市级领导的一线督导


  市委书记赵洪山高度
  市委副书记、东环路改造提升项目指挥长路铭,几乎每天深入工地一线调度推进,多次徒步走完东环路4公里全程,一线发现问题、协调问题、解决问题。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东环路改造提升项目副指挥长宋怀志,针对地下管线、通讯线路产权归属问题,多次组织电力、通讯等十余家产权单位现场办公,快速有效解决了施工中的“拦路虎”。

超常付出是牵头单位的全力以赴


  提起东环路改造提升蝶变背后的不容易,住建局的工作人员最有感触。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工程启动伊始,住建局全局上下就进入“紧张”的攻坚状态。
  第一时间成立现场指挥部,组建办公室和施工组织、工程征迁、现场协调、绿化督导、设计指导、工程督导等6个专业组,对工程麻雀式解剖,分段统筹推进。举全局之力,抽调14个下属单位进行任务分包,包括人事、后勤等机关人员也全部走到了工地一线。工程推进中,所有管理人员和建设者一心扑在工地。
  住建局局长申立保、主管局长李学斌日常办公前移施工现场,每日集中调度、现场协调攻克难点;全体人员一天当作两天干,不分昼夜奋战在一线。

超常付出是责任单位的通力协作


  武安镇、工业园区、西土山乡等沿线乡镇主动上前,大力配合,高标完成征迁拆除任务,累计拆除各类建筑物80余处,拆除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拆违退线后新增绿化用地面积约亩,有效确保了改造建设到哪里,哪里征迁用地已提前解决。


  供电、通讯等部门,担当尽责,主动配合,及时按要求做好线缆归并、线杆迁改。民*、退役*人事务等部门,积极配合指挥部为东环路改造中发现的烈士坟地,帮助核实烈士身份,协调迁坟新址,用真心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超常付出是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


  “只有身在第一线,我们心里才最踏实。”作为指挥部技术负责人的杨英杰,负责施工方面的工作。在工程的特殊时期,其父亲突发医院,在父亲住院的20余天里,他白天在工地,医院照顾老人。


  在最关键的沥青罩面施工过程中,为确保进度和质量,每日都到凌晨三点施工结束,然后再开车赶往邯郸照顾老人。


  没有休息日,只有“白加黑”。从秋风送爽到数九寒天,从寒风凛冽再到春意盎然,每一个工程环节,都有人盯办跟踪,开展高效服务;每一个任务节点,都能及时有效地反馈最新信息,大大提升各相关工作节点间的对接效率;每一个难点,都有人主动担当……这一幕幕催人奋进的感人画面,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城建人的风采,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在同心同力的推进下,在超常付出的攻坚中,5天时间不断交完成了米六车道主干路、非机动道路及三个十字路口节点的沥青铺设任务,相当于正常施工40天的工程量;年底前三个月,完成70%工程量,干出了东环“加速度”。5月1日前,全线除广场外已基本完工。在美好的春光中,一条高颜值、高品质的民生路、幸福路、网红路跃然在我们眼前。

穿行在4公里东环路

满目风景满眼春

在光阴流转中

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

推动着武安一往直前的

改变着、美丽着、幸福着

……■文字:贾丰宇袁国飞■指导:陈江卫■图片:宋继平住建局新武安往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