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122194.html小雨(化名)为一个高中三年级的女生,因为忧郁及自伤行为由妈妈陪同前来就诊。她描述在小六的时候就有强迫症状,症状包括过度的担心手被沾污,一再地怀疑门没有锁好、闹钟没有关好、或是抽屉没有收好。也因为上述的担心,出现重复的洗手、检查门窗、闹钟、抽屉。
此外,个案因担心自己考不好,在读书前及考试前都需要有重复的仪式化的行为以祈求好成绩及好运气,如:看书前需照着某种仪式重复翻书,考试之前需不断已自己设定的幸运数字重复盖笔直到觉得可以为止。
小雨知道大多的症状是多余的担心,重复行为是浪费时间且没有必要,但是,越是抵抗不做症状越是严重,耗费的时间越多,以至于学习状况及成绩明显下滑,这让小雨备感挫折但又束手无策。家人起先不了解,总以为这是借口或是无病呻吟,直到小雨出现忧郁及自伤行为,家人才明了强迫症早已对小雨造成严重的困扰。
儿童青少年也有强迫症?
强迫性精神官能症简称强迫症,主要症状是重复出现的思想或行为,病患不想要它出现,且即使努力抗拒,却还是无法停止,并引发很大的焦虑。在儿童青少年族群之盛行率约为2%至4%。发生年纪约为7.5岁至12.5岁。
在青少年跟成人的男女罹患率约相等。虽然半数以上的患者,大都在20岁以前就出现症状,有三分之一的强迫症成年患者表示,在童年时就已有类似的症状出现,但没有特别在意。但是,临床上看到许多个案如同前面提到的小雨同学,儿童早期的强迫症状已不仅让她深受其扰,同时也影响其发展与学习。
此外,早期的强迫症也长合并其他心智科的共病(例如:忧郁症,妥瑞氏症等),因此,儿童若罹患强迫症,应及早给儿童精神科医师评估与治疗。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不是重复想几次或是做几次,就算是强迫症。真正的强迫症严重度及对生活的影响是很大。根据《精神科疾病诊断手册》(DSM-V)的诊断定义强迫症为出现强迫思考,强迫行为或两者兼具,且强迫思考或是强迫行为是费时的(例如:每天花超过1小时的时间),或引起临床上显著苦恼或社交,职业或与其他重要领域功能减损。
我们都会有些重复的思考,如:脑中反复出现跟心爱的人对话的画面算不算是?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反复地思索要如何道歉算不算强迫症?如果这些不算是的话,那什么是强迫思考和强迫行为呢?
强迫思考的定义是:持续且反复出现的一些想法,冲动或是影像,在困扰的症状干扰时,有些时候个案的感受是侵入的,不想要的。这会对大部分的个案造成明显的焦虑或痛苦。个案企图忽略或压抑这样的想法,冲动或影像,或试图以一些其他的想法或行动来抵销(如:做出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定义是:重复的行为(如:洗手,排序,检查)或心智活动(如:祈祷,计数,重复,默念),个案必须响应强迫思考或根据某些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来被迫地做出这些动作。而这些行为跟心智活动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焦虑或痛苦,或者预防一些可怕的事件或情况。但是,这些行为或心智活动或与期望去抵销或预防的现实状况是不符合的,或是显然是过度的。
强迫症的治疗
强迫症的病因复杂,和神经传导物质如血清素和多巴胺不平衡有关。
另外,也跟遗传,环境及,个案的生理,心理状况等因素有关。一般而言,强迫症属于慢性疾病。虽然有三分之一的个案症状会完全消失,但是大部分个案的症状是起起伏伏,而症状恶化常与生活压力相关联,所以要有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
认知行为治疗及药物治疗是强迫症的首选治疗方法在药物治疗部分,抗忧郁剂药物等具有影响血清素效果的药物为治疗强迫症的首选药物,如:Anafranil,Zoloft,Prozac,Luvox等,有时也需要并用抗精神病药或抗焦虑剂。此外,研究显示的行为治疗是对强迫症有效的心理疗法。
做法是首先让患者接触引发症状的东西或情境,如污秽对象、需重复检查的对象等,然后用各种方法防止患者做出清洁、检查等重复性行为。但过程中需辅以放松技巧的训练,再加上给予解释、安慰、鼓励等。有时强迫性思考不絶于脑海,则用思考暂停法或思想转移方法治疗,就是一旦思想不能自控,就以其他事情来代替及阻止。
点击图片,查看课程相关内容
为儿童和家庭带来平安与喜乐
促进生命尊重与社会和谐
我们是各类发展迟缓儿童的智慧支持者
合作伙伴
台湾儿童发展早期疗育协会
台湾儿童发展早期疗育协会是台湾最早由早期干预跨专业人员所组成的组织,年6月由郭煌宗医师、梁忠诏医师和数十位疗育专业人员率先于花莲成立。台湾儿童发展早期疗育协会历届理事长皆为儿童早期干预之医师或大学物理治疗学系教授。会员为从事发展迟缓儿童相关的医疗、教育和社福等领域的从业人员。每年十月举办跨领域之早疗论文大会,至今已十七届,堪称台湾早疗的菁英汇集平台。自年起在台湾已承办卫福部门的早期干预专业人员共同课程(初阶与进阶),连续八年,为台湾的早期干预跨领域合作奠定基础。年起该会在南投县、花莲县、台东县设有早期疗育办事处,并在这3个县陆续设立了七个小区服务据点和一个早疗中心,并以“Lucky7,HappyChildren”为口号,期望这些据点成为家长和孩子的成长花园。(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