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78.html本文章节:
01、尽量修复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创伤
02、掌握这6步,缓解社交恐惧
很多罹患了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的小伙伴,不但情绪症状严重,还有严重的社交恐惧。
他们平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一旦出门就非常紧张、害怕、恐惧,总觉得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自己身上,非常担心自己言行举止引起尴尬和别人的不满。
这部分小伙伴跟别人正常相处、交流都觉得很困难,更别说回到学校上课了。这成为了小伙伴们走向真正康复、复学成功一大障碍。
当然,有小部分的小伙伴可能只是有社交恐惧症,并没有其它精神心理障碍,只要不社交,情绪等一切正常。
有的小伙伴更“特别”,他们惧怕在现实世界里与人社交,但在网上跟人聊天、打游戏时,聊得眉飞色舞,非常开心。在网络上,有人把这部分小伙伴戏称为“社交牛杂症”,也就是在“社恐”和“社牛”之间反复横跳,症状交杂。其实,这部分小伙伴是有一定社交能力的,只是在现实世界里有一定障碍。
那么,小伙伴们到底属于以上哪一种?希望大家先自我判断一下。
看我们这个“患者自助专栏”的小伙伴们,可能大部分都是既有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又有社交恐惧的情况。
如果是这样的话,希望小伙伴们不管是借助专业的精神科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还是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又或是父母和患者一起努力,进行自我家庭治疗,首先要想办法解决抑郁症、双相障碍或者强迫症的问题。
当这些病症明显缓解时,我们的社交恐惧就会有所减轻。而接下来我们再采取以下几方面的行动时,才能更有效地缓解社交恐惧,直至消除。
01、尽量修复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创伤
第一方面,小伙伴要掌握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知道“社交恐惧”这种症状背后是叠加性心理创伤,尤其是来自外界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创伤事件。
虽然每个人的创伤事件有所不同,小伙伴们也可能难以想起幼年时期的一些创伤事件,但一般来说,总会有一些心理创伤事件是小伙伴们记得的,并且意识到是跟自己的“社交恐惧”有关联的。比如被同学嘲笑、挖苦,又或者出现过一些非常“糗”的事,甚至可能遭受过校园欺凌等等。
编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伙伴们先自己分析一下,很有可能是哪些事件导致了“社交恐惧”症状,如果亲子关系比较良好的话,可以详细地把事件和自己的感受告诉父母,得到父母的理解。
第二点,小伙伴和父母深入沟通后,双方一起评估一下,在现实情况里,那些心理创伤是否可以得到化解和修复,比如让那些曾经对我们造成过心理伤害的人进行赔礼、道歉等等。
有些小伙伴在校园、互联网、社会上遭受过较大的创伤事件,尤其是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他们对此耿耿于怀,心里一直有一根刺。希望父母千万不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不要劝孩子大度、宽容,反而可以根据孩子的意愿和现实情况,考虑做一些“反击”。
如果孩子说要“报复”,父母也不要指责、否定,可以引导孩子用理性的方法“报复”。比如向相关机构或人员反映、投诉,法律上的维权,运用社会上的舆论压力等等,让施害者得到相应的惩罚,或付出代价。
有的小伙伴比较在意精神上的“补偿”,他们希望施害者认识到错误,并真诚地道歉。这也说明咱们遭受到的创伤程度不算严重,起码不会完全地回避相关的人和事。如果对方能真诚地道歉,一定程度上可以修复这个创伤。
但这里要注意,最好由父母先跟对方、对方的家长充分沟通,取得对方的理解和同意后,小伙伴再去跟对方接触。小伙伴们别一时冲动,自己独自处理,对方可能会进一步羞辱我们,造成二次伤害。
我们接诊过一个患者,他曾被一名女同学辱骂,形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并一直对此耿耿于怀,想起来就感到羞耻、愤怒。多年后,他鼓起勇气在网上联系到这位女同学,旧事重提,并希望她向自己道歉。
结果该女同学不但不理解,还被激怒了,又把患者臭骂了一顿,说他“不是个男人!神经病!”这再次对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害,旧伤未好又添新伤。
02、掌握这6步,缓解社交恐惧
第三点,小伙伴们对社交情景感到恐惧时,要有意识地增强自我觉察能力。
比如我们不得不出门了,要遇到无法回避的社交场合了,那种熟悉的恐惧、紧张、手足无措的感觉又上来时,我们要提醒自己,“这种感觉是叠加性心理创伤导致的病理性条件反射,我要明白这一点,而且我可以用一些方法去缓解它。”
至于这个方法,小伙伴们可以尝试我自创的“ASRPAS法”(中文简称”六六大顺法”)。
比如第一步,觉察(awareness,A),其实就是上面所说的,我们出现社交恐惧这种感觉时,要提高觉察能力,觉察我们是否有紧张、害怕、甚至恐惧的强烈负性情绪?是否有手心冒汗、心跳加速等躯体感觉?以及,我们是否有关于社交的灾难化思维?比如我们是否总担心自己的行为举止不够礼貌得体,担心别人会不喜欢我们、觉得我们滑稽可笑、跟我们待在一起很尴尬?
在这一步,小伙伴要仔细觉察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想法,尤其是要识别哪一些很有可能是我们把事情想得过于糟糕了。
第二步,停下来(stop,S)。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处于强烈的负性情绪,而且有明显的灾难化思维时,要有意识地让自己停下来,不要再陷入“害怕恐惧--把事情想得很糟糕--更加害怕恐惧--把事情想得更糟糕”的恶性循环里了。
当然,当恶性循环比较严重时,光靠我们的自我觉察和理性,有时候确实难以停止。那就进入第三步,放松(relax,R),利用一些有助于放松我们身体的“物理方法”,继而带动我们的情绪缓和下来。
比如深呼吸+自我暗示、上半身大肌肉群的收缩与放松,以及平板撑等。关于这3个放松方法,上面那篇视频文章里有详细的介绍。
当我们的身体、情绪明显有所放松后,我们再有意识地采取第四步,积极思维(Positivethinking,P)。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想:
“经过前面那几个步骤,再一次证明,我的社交恐惧原来是创伤导致的病理性条件反射,而我是有能力、有方法去应对这个条件反射”
“我刚才真的想得太多了,我在大部分人心目中只是个平常人,他们根本没那么多心思